首页 新闻中心 公告公示-政务类
桦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病提示
11月22日,我县气象局发布暴雪、寒潮天气预报,本月22-25日气温大幅下降,累计降温幅度可达14-18℃,25日夜间最低气温可达-25℃左右。桦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做好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加强个人防护,预防支原体感染、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疾病。
一、 疾病科普
01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
传播途径: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部分患者也可接触感染。
易感人群: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是高风险人群,尤其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
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咳嗽较为剧烈,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
0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青少年更是流感高发人群和高危人群。
症状有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
0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期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流行,11 月中上旬随着人群抗体衰退可能出现小幅上升,需要引起重视。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头痛、咽干、咽痛、胃口差等。
0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易感者接触后90%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症状水痘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头疼、身体不舒服、食欲不振等早期症状;数小时或一天后,皮肤分批出现丘疹和疱疹;出疹24小时后,患者脸上、背上、腹部、四肢等各个地方均会出现红疹点和水泡,一部分开始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预防建议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合理搭配饮食,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0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06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空气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哺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传染具有重要意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两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症状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临床表现后,即去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死亡。我国目前有多种疫苗可以预防,分别针对A群、C群、B群、W135群,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效果良好,可以去当地各级接种单位及时接种。
二、应对措施
学校及托幼机构防控措施
(一)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在校师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居家休息,避免在传染期内或排除传染病前在岗或就学。
(二)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工作。对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缺勤原因、症状发生情况和就诊信息,若诊断为传染病,应在确定无传染性后复课。及时登记上报晨午检记录表。
(三)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校医或保健老师在汇总全校结果后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与班主任核实,疑似传染病疫情时及时上报学校主管领导和辖区疾控中心。
(四)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
(五)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在卫生间、洗手池等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等卫生用品。
(六)加强疾病防治教育,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七)对出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的班级持续进行症状监测、病例管理并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
学生应对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或接触不洁物品后及时洗手等。
(二)出现身体不适时立即报告老师和家长,避免带病上课。
(三)增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
(四)外出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家长应对措施
(一)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避免带病上学。
(二)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三)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医院机构防控措施
(一)严格实行预检分诊制度,防止普通门诊和发热门诊患者交叉感染。
(二)加强院感防控工作,避免院内感染。
(三)加强院内公共区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四)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配备齐全消毒防护用品。
其他集体单位防控措施
(一)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整治。
(二)开展宣传教育,通过传染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等宣传措施增强个人卫生防病意识。
(三)本人或身边有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
(四)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
(五)保护易感人群。在养老机构等免疫力较低的集体单位内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积极组织老年人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预防相关呼吸道传染病。
桦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