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30822-2302-438
  • 分类:国土空间规划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2-04-29
  • 原文网址:..
  • 文号:..
  • 关键词:..
  • 时效:现行有效

政务公开百问百答系列——规划系列(上)

发布时间:2022-04-29 字体:[ ]

近年来,政务公开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公开什么、怎么公开成为各级政府关注重点。

为此,现推出政务公开“百问百答”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政策问答的模式,厘清公开要点、注意事项,筛选优秀案例,以第三方视角提供政务公开决策咨询。

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国办发〔2021〕12号)要求“做好各类规划主动公开。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要主动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等,做好历史规划(计划)的归集整理和主动公开工作,充分展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续奋斗历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政务公开,需先理顺规划体系的脉络,进而推进规划更好公开。为此,小编通过研读相关文件,梳理出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内涵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公开建议,旨在为各级行政单位提供参考。

问题 · 解答

我国规划体系的内容?

我国现行规划体系包括三级四类,三级是指“按行政级层分为国家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四类是指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1]

在整个规划体系中,要明确各项规划的地位,即“国家发展规划是统领,空间规划是基础,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是支撑......同时要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2]图示如下:

图片

[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

规划体系的建设意义

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能够形成规划合力,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规划三问三答


1.发展规划的内涵和历史沿革

发展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居于体系最上位,是其他规划的总遵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五年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到2021年已经进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在历史进程中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具体如下:

图片

01

除“二五计划”(1958—1962年)和“三五计划”(1966—1970年)之间有间断四年外(1961—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均按照五年一规划的节奏开展;

02

“六五”计划(1981—1985年)开始突出社会发展问题,社会发展类指标占比达到39%,特别是强调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六五”计划的全称也随之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此后,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成为制定各个五年计划和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03

“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开始将“计划”更改为“规划”。从“计划”到“规划”的变革,反映了我国政府主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逐步从“计划指令性”向“战略指导性”的转变的体现。


2.发展规划的编制主体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 号)中要求,“国家总体规划和省(区、市)级、市县级总体规划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起草”。


3.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不同的历史方位下,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有着不同的体现。以“十四五”规划为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规划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3]在此基础上,阐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在规划期内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两问两答


1.专项规划的内涵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也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主要包括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水、海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国防建设等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需要政府扶持或者调控的产业,国家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要求的其他领域。[4]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地区根据紧要程度将专项规划划分为重点专项规划、一般专项规划和备案专项规划。

[4]《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

图片

图1

图片

图2

图1、图2截取自《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做好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20〕10号) 由于篇幅有限,图片仅截取部分


2.区域规划的内涵

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规划期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人口、经济增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预测和分析,对区域内各类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区进行划分,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5]例如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等,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区际分工协作问题或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5]《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

图片

图3

图3截取自《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做好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20〕10号) 由于篇幅有限,图片仅截取部分

国土空间规划三问三答


1.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

“国土空间是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6]

[6]《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 〔2010〕 46 号)


2.国土空间规划的分级分类

(1)从层级看,国土空间规划分为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

(2)从类型看,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国土空间规划的历史演变

01

2005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一文提出,“建立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并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02

201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一文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要求整合目前各部门分头编制的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

03

201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一文提出,“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

04

201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一文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桦南县人民政府主办  桦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桦南县大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454-6222273  电子邮箱:xuzongxin@163.com  访问量:50446706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2308220001  ICP备案号:黑ICP备12001942号-1  公安部备案号:23082202000002